DB33T 917-2014 春笋冬出毛竹林高效培育技术规程

ID

CE6D4CCEE9FB4932BE634000EB58BCC6

文件大小(MB)

0.28

页数:

9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4-6-25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20,B05,DB33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 33/T 917—2014,春笋冬出毛竹林高效培育技术规程,Technical regulation of high-efficiency cultivation for spring-shoot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in winter,2014 - 03 - 20发布,2014 - 04 - 20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917—2014,I,前 言,本标准依据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,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、湖州市林业科学研究院、安吉县林业局、长兴县林业局,本标准起草人:汪奎宏、王波、李琴、朱志建、周文伟、李楠、朱炜、华锡奇、李雪涛、沈泉、丁笑章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DB33/T 917—2014,1,春笋冬出毛竹林高效培育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毛竹春笋冬出高效培育的术语和定义、产地环境条件、培育技术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春笋冬出毛竹笋的培育和采收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,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,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,GB/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春笋冬出 harvesting spring-shoot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in winter,通过覆盖增温技术使毛竹林由春季出笋提早至冬季出笋,3.2,覆盖技术 mulch techniques,将竹叶、砻糠、稻草等材料覆盖毛竹林地表,利用有机物的发酵增温、保温和保湿作用,使毛竹林在冬季提早出笋的覆盖技术,3.3,产地环境 site conditions for production stand,毛竹春笋冬出培育基地的空气环境、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,3.4,有机肥 organic fertilizer,俗称农家肥,包括植物残体或动物代谢物(如畜禽粪便、秸秆、屠宰场废弃物)、饼肥(菜籽饼、棉籽饼、豆饼、茶籽饼等)等,DB33/T 917—2014,2,4 产地环境条件,4.1 基本要求,应选择坡度平缓、光照充足、交通便利、土层深厚、土壤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区域,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,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,4.2 土壤环境质量,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中二级标准以上的要求,4.3 灌溉水质量,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,4.4 空气环境质量,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,5 培育技术,5.1 竹林选择,选择水源丰富、土层在60 厘米以上、坡度25°以下、亩产春笋750 千克以上且竹林长势良好的毛竹笋用林,坡向以朝南朝东为佳,5.2 竹林结构调整,毛竹林立竹量2250 株/公顷~2700 株/公顷(150 株/亩~180 株/亩),立竹胸径8 厘米~10 厘米,分布均匀,1度、2度、3度竹各占1/3左右,5.3 土壤管理,每年林地深翻1 次,松土1 次。6月深翻林地20 厘米~30 厘米,挖除老竹蔸、老竹鞭。11月~12月覆盖前松土10 厘米左右,结合施有机肥,5.4 施肥,5.4.1 笋穴肥,在挖笋时,笋穴内施尿素每穴25 克,5.4.2 笋后肥,6月,结合林地深翻将冬季覆盖的有机肥、撒施750 千克/公顷(50 千克/亩)复合肥一并翻入土中,5.4.3 孕笋肥,在9月,撒施复合肥1500 千克/公顷(100 千克/亩),5.4.4 覆盖肥,DB33/T 917—2014,3,11月~12月覆盖前,铺施未经腐熟的畜栏肥60 000 千克/公顷~75 000 千克/公顷(4 000 千克/亩~5 000 千克/亩)或鸡粪30 000 千克/公顷~45 000 千克/公顷(2 000 千克/亩~3 000 千克/亩)和复合肥750 千克/公顷(50 千克/亩),5.5 浇水,覆盖前,浇水300 吨/公顷~600 吨/公顷(20 吨/亩~40 吨/亩),以浇透为宜。7月~9月遇到干旱天气时酌情浇水,5.6 覆盖,5.6.1 覆盖材料:竹叶、砻糠、稻草等,5.6.2 覆盖时间:11月~12月,5.6.3 覆盖厚度:40 厘米~45 厘米,5.6.4 覆盖方法:使用竹叶的,按5.4.4先施覆盖肥,再铺设覆盖物:第一层稻草5 厘米,第二层竹叶20 厘米,第三层砻糠20 厘米;不使用竹叶的,按5.4.4先施覆盖肥,再铺设覆盖物:第一层稻草15 厘米,第二层砻糠25 厘米。土壤平均温度16 ℃~20 ℃,5.6.5 移去覆盖物:春笋自然出笋结束后,移去覆盖物,5.6.6 轮闲覆盖:覆盖期间不留养母竹,一般连续覆盖3 年,常规管理3 年,5.7 病虫害防治,预防为主,科学防控,综合治理。以营林措施为主,提倡生物防治,采笋期不应使用化学农药。在竹笋生产过程中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。具体防治方法参见GB/T 20391,5.8 竹笋采收,覆盖后,当竹笋即将露出覆盖物时,及时进行采收。扒开覆盖物,用锄或撬将笋整株挖起,注意不伤及竹鞭,挖掘后回填覆盖物,6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,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本标准附录A,DB33/T 917—2014,4,A,A 附 录 A (资料性附录) 春笋冬出毛竹林标准化生产模式……

……